鈺璽診所2.jpg

Winnicot曾說:「沒有嬰兒這回事,除非有一位母親,否則無法生存。」嬰兒必須依靠母親提供的情感照拂才有辦法順利成長、發展。嬰兒與母親的情感聯結就是1958Bowlby所提出依附,廣義來說,就是個體對另一個體、或許多人、一個寵物,甚至對事物的情感聯結;在這樣的聯結中,得以建構起一個既信任又安全的堡壘,讓個體有機會去探索環境,甚至心靈內在。

依附有兩個核心功能,安全避風港(haven)與安全基地(base)。設想一個娃娃,當開始學會爬時,絕對不會再輕易讓大人抱,生命的驅力要娃娃爬著去探索世界。往前爬了幾步,他會回頭看看媽媽在不在?見到媽媽在,娃娃就會繼續爬;再往前爬到一段距離,或看不到媽媽,或被弄傷手指頭,覺得不舒服了,便又趕緊爬回來找媽媽,這就是安全避風港的功能;等到被媽媽安撫一番,情緒平穩下來,娃娃又再度出發去探索世界,這就是安全基地的功能。在心理治療中,我們得注意案主者在過去中遇到什麼事情,瞭解其過去;這過程裡治療師提供安全避風港與安全基地的角色,讓案主安心地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做什麼就能夠做些什麼;等情緒/情感調節好了,接著還要鼓勵案主探索未知,無論是內在心靈,包括自己與他人的,與外在環境的種種,以促進其心智化能力的發展與昌盛。整個過程中,就是三件事:

一、善盡保護的責任,

二、做好情感調節的工作,

三、鼓勵安全地探索環境。

特別要強調的是,所謂的「安全」同時包括依附系統的雙方。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治療師必須以身示範,也必得注意自己的心理、生理安全,才能完成這趟「再撫育」的歷程。也就是說,對依附者所產生的感受、情緒、知覺會內化形成內在客體表徵,也會形成對自我、對他人、對環境的概念以及適應行為,也就是內在運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可說就是一套看世界的眼光。而且這套內在運作模式是深刻存於內隱記憶(implicit memory system)裡頭,其代表的人際情感協調(affective attunement)功能,並不是透過認知結構的重整,換句話說,建立洞識(insight)就能改變的

結論來說,依附系統可說是衡態調節(homeostatic regulation)的一種生物社會機制(biosocial mechanism),目的在提供安全經驗,是一種情緒經驗的調節器。

依附風格傳統來看有四型,請參考臉書前面「依附風格之臨床呈現」一文。除了文中提到的四型外,還有角色逆轉(role reversal)一型,在依附系統中,照顧者與受照顧者的角色、行為模式互換;在心理治療中,治療師可能會注意到案主以某種方式讓自己情不自禁地受到、照顧,如,話講得特別多,一直陳住自己過往的經驗以喚起案主的關切等等。

通常在心理治療開始的頭幾次就先應明瞭案主慣有的,或彼此建立起的依附風格,治療師要根據展現出來的依附風格再建立起適當的治療聯盟、工作關係,以為成功的心理治療歷程鋪好路。

文章內容版權歸鈺璽診所和周勵志醫師本人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鈺璽診所

電話:02-2509 5569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324
(捷運松江南京站4號出口30公尺;國泰世華銀行樓上)

了解更多請上官網   →歡迎加入鈺璽粉絲團

arrow
arrow

    鈺璽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