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鈺璽診所 林之珮心理師

我想談與來訪者及「恐慌」相遇和交流的故事

它的發生,釋放和禮物。

鈺璽診所a.jpg

 

恐慌,它的出現跟驚嚇,無助,害怕失控、自我要求的情緒經驗有關。最重要的不是這些情緒的發生,而是他們被累積著,層層疊疊,形成一股必須爆發的能量。

 

一個男士,照顧生病的太太十多年,這是他願意的,他也做到了,當照顧告一段落,辦完喪事後頭七那一天,他記得當時心裡有一種釋懷及放鬆的感覺,並不特別感到沮喪,畢竟花了很多年完成了告別,但就在那天的傍晚,他突然彷彿心臟病要發作,全身冒著冷汗,難以呼吸,一個人叫計程車到急診室,......。從那以後,每到傍晚附近的時間,恐慌就報到。

 

一位女士,說著自己的害怕及脆弱,像個孩子一樣的狀態。尤其在清晨五六點鐘醒來時,胸悶心悸,出現非常大量的恐懼,這種慌張感一旦來臨,做什麼都沒有用。問自己怎麼了?不是正平安的在床上?「我一向很獨立,孩子小時候,先生兩地出差,我一個人工作又帶孩子,都處理過來了,現在孩子大了,跟先生關係也不錯,我不明白自己的恐慌。」

我們倒帶,拉開現況之前的近況,一疊一疊囤積的情緒能量。「八個月以前,公司轉型,很多同事離開,我換了職位,感到不像以前那麼使得上力,不太能施展。還有,我的姐姐,去年我們吵架,父母的反應讓我很失望,給我很大的傷害......。」

 

她,五十歲,孩子要上大學了,日子的節奏很自由,卻開始深受身心症狀之苦,胸口不定時地一波波浪潮襲來,當感覺節節升高,得害怕發抖好一陣子,非常地難熬,更難的是承受未知,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作的恐懼。回頭,翻閱這幾年的故事:一位家人自殺,很多困惑和悲傷;一個親戚的孩子,在旅行的過程中,意外死亡。想起那之後,一個人在家,總是擔心出外工作的老公及上學的孩子,是否可以平安。在路上,聽到喇叭的聲響,不由自主的害怕,尤其坐別人車的時候,一邊害怕,一邊壓抑自己想給建議指令的衝動。終於,遇見恐懼和驚嚇的自己。

 

藥物可以緩解恐慌症狀,減低它帶來的張力。然而要面對這個議題,也許我們該先問的,不是如何才能不恐慌,而是如何接待它。

 

如果你害怕它來到,你會經常探測它是否在附近,覺得心跳快了、呼吸有點急了,就彷彿聽見它的腳步聲,這個警戒防備的狀態讓你更容易與恐慌扭打在一起,而這是你最不樂見的。

 

首先,認識它

 

你可以跟醫生討論,讓自己認得這個症狀,知道它如何跟心臟病、窒息等不一樣,它不會走向死亡。你需要明白就算它來了,我還會好好的,會難受,同時一定會度過。

 

他說:在恐慌通常會發作的傍晚時間,我讓自己在室內,隨時可以喝到溫水,可以躺下或靠著。

她會請家人握著她的手或緊緊擁抱她,害怕和厚實穩定的力道同時存在。

他有一套祈禱文,可以默唸著,讓自己害怕的同時,獲得信念的支持。

他們也都準備著藥物,不一定會吃,但是讓自己知道,很不舒服的時候可以吃,這讓他們感覺到有靠山,對陪伴自己更有信心。

 

接下來,積累的情感能量,需要釋放和整理

 

內在是敏感的,它是否感到被歡迎,可以釋放和更新,與你的準備有關。你如何看待情緒?你相信表達對內心有益處嗎?你相信自己的身心症狀與一路走來的經驗有些部分打結相關嗎?

 

在我與一位來訪者的工作中

 

她定時拜訪身心科醫師,核對和調節藥物使用。另外,由於從來沒有接觸過身心靈知識,也不瞭解心靈需要的支援。在我們見面談話的間隔中,她閱讀書籍,擴充自己的認知,對身體和情感的關連建立基本信念。

 

進行澄心(Focusing),則是我們會面的主要工作。

 

我鼓勵她與身體同在,每翻出一個有情緒糾結的故事,尋找情感核心,聚焦、陪伴、與它對話。

 

建立和身體心靈的陪伴關係

 

同時,她錄下我引導身體掃描的語音,每天早上鬧鐘響起就播放,一點一點熟悉對身體的覺察。接著禱告,信任今天所有旅程。

 

將近七個月,不容易的堅持。

 

最近她說:

「我感覺自己好非常的多,很平靜,縱使有時候一陣緊張湧來,但跟以前不一樣,我感覺自己變大了,可以看著這個緊張來到這裡,對她說『OK ,你會來,你來了。』然後我也確定知道,我不會被它打趴,我可以就在那待著,直到它離開。」

 

「它會來也會走,我對這件事情非常的有信心,覺得很自然,我不那麼怕恐慌的時候,恐慌似乎也差不多好了。」

 

收穫,新的意義

 

一次會談,沒有什麼難過的事需要處理,也沒有近期的壓力要面對,她分享最近的進展。

我問:「那麼,有沒有什麼議題,是你想跟身體一起工作的?」

她說的話讓我非常的驚訝並且感動

「其實我很感謝這一年多深受痛苦的經歷。雖然很痛苦,但我也體會到自己的脆弱,同時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柔軟。你知道嗎?我變得很容易感動,很容易為別人覺得心疼。當我在路上遇到那些乞討的人,以前我很健康的時候,不會給予施捨,會有『你們好手好腳,為什麼不去工作?為什麼不去靠自己的力量?』的想法。但生病的時候,我幾乎都會拿出一些身上的東西來分享,那對我來說很自然,因為感受到跟他們的連結,替他們覺得辛苦,覺得不忍心。」

 

「現在我好很多了,開始發現,自己的批判變多了,柔軟也在消退,我很想再跟這些像是慈愛的感覺在一起,因為這是一年多來,上帝送我的禮物。」

 

我們進入澄心,她想起一個畫面,關於感受到被慈悲的對待。

 

「我很慌張的時候,朋友陪我吃東西,他們看著我,告訴我『你一定會好的,這一定會過去的。』這句話好有份量,我感覺,它在我的胸口裡擴大,讓我的整個胸口都非常非常的溫暖。」

 

是,這是一句很尋常的話,你也許不會覺得自己這麼說對別人有多大的效益,不認為聽了會感動,但,她的身心銘印著這份溫度。

 

「這些話對我真的好重要,真摯的信任和鼓勵,還有陪伴,我真的都感受到了。因為我自己的難受,我看到這些在路邊掙扎的人們,也很想要透過一點作為讓他們知道:『不管你們遇到什麼,也許都會過去的,會好起來的。』」

 

在那個脆弱裡還體會到什麼呢?

 

閉著眼睛靜靜摸索

「我還體會到,當時有一層壓力,當告訴別人我有恐慌時,我認為別人會想:『你有什麼好恐慌的?你有什麼好焦慮的?先生對你這麼好,生活無虞,孩子也大了,完全不需要擔心...』我看起來的確好好的,還可以教學,還做一些志工的工作,但我感覺到的痛苦,那種身心爆炸的感覺只有我自己知道,所以就在那些時刻裡,我知道不能隨意的評價別人。那時很自然的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周圍。對路邊乞討的人,我真的不知道他發生了什麼事,只能夠看到他的表象,就如同別人也不會知道我如何體會。」

 

「浮現家人對我張開雙手,沒有給我任何的責備,他們支持我、信任我的需要,總是在我提出需要的時候,緊緊的擁抱我,這是多麼難得的恩典。

 

她帶著眼淚微笑,雙手環抱自己。再次經驗「痛苦是不需要被評價的,它需要被支援。」這些經驗都儲存在身心空間裡,被喚醒。

 

「我想起最近去醫院,看到牆壁上貼著『視病如親』,它的原意是醫生將病人當做自己的親人來看待『我接待你,就如同接待我生病的家人一般』,但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突然浮現「我能不能把這個病當做自己的親人呢?不是當作敵人,如同對親人一般接待他、容許他、好好的跟他相處,而不是要打敗。」

 

也許。就在這觀點轉換之間,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了,我們不會覺得自己是疾病的受害者,我們開始可以從跟它的關係裡面發現更多事。

 

那次最後,她輕輕環抱自己搖動身體,品嚐著,「我體會著這份珍貴,比健康更美的收穫。」

 

這只是一份分享,在復原和領受意義的路上,我們都要走自己的路,但我確定的是,往內看,可以啟程。

 

文章內容版權歸鈺璽診所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鈺璽診所

電話:02-2509 5569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324
(捷運松江南京站4號出口30公尺;國泰
世華銀行樓上)

了解更多請上官網   →歡迎加入鈺璽粉絲團

arrow
arrow

    鈺璽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