鈺璽診所1.jpg

達爾文在一八七二年,他較不為人知的另一本著作提出一個現今看來也很有遠見的看法;他認為情緒功能不但有助於生存,也有助於個體的適應。剛出生的嬰兒,最能表達自己的方法,自然是他/她的哭聲;請試想比較一對嬰兒,哭聲比較宏亮的那位,是否比較能夠吸引照顧者的注意?即使到成年,好好掌握自己的情緒依然是人際關係很重要的一種潤滑劑?《禮記·禮運》中所謂:「七者弗學而能。」就是說,這幾種情緒是與生俱來的, 不學就會 。情緒功能的極致,甚至可以如本書作者所言:「真實恐懼是一種求生機制,本意是要保護你。」當然重要的是「本意」,而不是所形成強烈的、讓人受困的過度感受。

因此,當面對無法理解的狀況時,我們確實不妨試著採開放的心態,直接體會來自感官的各種情緒反應,讓我們的身體告訴我們,當下發生些什麼事?然後,透過「內在導航燈」,或許就能夠釐清問題、尋找出路?所謂內在導航燈,可以說就是一套看世界的眼光,當代的神經科學的術語便是「內在運作模式( internal working model )」,是從出生後不久開始,不斷地與照顧者互動的成果之一。這套取決於照顧者的內在運作模式,將會形成對自我、對他人、對環境的概念以及適應行為。換句話說,這套內在運作模式的功能,決定於和照顧者所建立起的「依附關係(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的品質,通常足以幫助我們去理解世界、調適生活的。我們無法面對處理心理問題的起源之一,就在於不良的依附關係;所幸,不良的依附關係及所形成的內在運作模式是可以調整、改善的。麗莎.蘭金最中肯的建議就是鼓勵讀者寫下「個人勇氣處方」,來因應過度的恐懼,相信同樣的方式,也適用於處理其它擾人的情緒。

面臨困局時,最重要的是不逃避,反而是要正面迎接之。正如麗莎.蘭金所寫的「勇氣不是無所畏懼;它是讓恐懼蛻變你,使你與不確定性建立恰當的關係、與無常講和、醒悟到你的真實本性。」這段文字不禁讓人想到已故聖嚴法師所揭櫫的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來解決人生困境的主張。你可以試著透過「感官我」來體會你的情緒,接著用「認知我」來命名你的感受,再用「反思我」去明白感受的源頭,最後以「正念我」優游於當下的存在感裡頭,如此一來,你自然可以達到金剛經的「應如是住,應無所住」境界。

文章內容版權歸鈺璽診所和周勵志醫師本人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鈺璽診所

電話:02-2509 5569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324
(捷運松江南京站4號出口30公尺;國泰世華銀行樓上)

了解更多請上官網   →歡迎加入鈺璽粉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鈺璽診所 的頭像
    鈺璽診所

    鈺璽診所-身心科黃鈞蔚醫師

    鈺璽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