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情,往往會看到不同的結果。拿一個裝滿半杯水的玻璃杯來說,悲觀的人會說祇剩下半杯了;樂觀人則會說還有半杯水,可見不同種心態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而感受往往預定了一個人處理事情的方法。滿懷希望的人會告訴自己,小小的進步就是成功的開始於是越做越起勁,而終於達到成功的目標。心存失望的人心裡卻容不下一絲絲的挫折,稍一不順就怨天尤人,讓惡劣的心情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終於讓自己承受不了而一敗塗地,還說早知會如此。
成功或失敗經常起於開始的第一步,然後整個事惰的發展就像推骨牌一樣,或像盛行一時的混沌(chaos)理論常引用的說法,巴西雨林裡一隻蝴蝶振翅所引起的氣流改變,最終將影響整個地球大氣的變化。
在臨床工作中,特別是在心身醫學的工作領域中,最常被援用的醫學模式為「生理─心理─社會─文化模式(bio-psycho-socio-cultural model)」。這個模式指出,在一人的疾病裡頭,無論是疾病的成因或疾病的的後果,一定會涉及個人的體質、遺傳等生物層面的因素,或性格、個性等心理層面的因素,或家庭、社區、社會層面的因素,甚或一個人所處的文化也難保不牽涉在內。 一個人除了自身之外,與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既然人與環境的關係如此密切,人的思考內容也不免除了自身外,還會以種種環境因素為物件,一方面容易瞭解自己所作所為的目的,一方面也容易在必要有所修正改善。
除了在孩提期,沒有一個人會指望事事順心、如意,當事情未能一如己意時,就如一開始所舉的半杯水例子,要將之視為「危機」或「轉機」則視個人的判斷了。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當每個人都講究「自由意志」或期望追求「自在」時候,卻往往發覺,自己是身不由己或是不自覺地以他人或外力的意志做為自己的意志,而形成假的自由意志。在這些情況之下,若能喜樂而心平氣和地過日子也就罷了,難的是個人每天都有大小不同,不一而足的煩惱、憂慮纏身。於是,上焉者如,開發自己潛能的冥想、禪坐、瑜珈、調息、運動;下焉者則如,怪力亂神、旁門左道,假宗教之名行各種斂財之實,甚至濫用酒精、或各種合法、非法的藥物等等方式,隨著社會的發達與快速變動也大行其道。最 傷神的是當沒有衡量的尺度,太多或太少對個人而言,實際上都是無用的。
當個人權益已普受重視之時,各種自助式的方法,包括街頭運動,自力救濟,或因某種特定相同點而組成的團體,在臺灣地區也屢見不鮮。類似地,在醫療工作中,則是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意思就是最好自己先做好保健的工作,等到生了病再來治療已經嫌晚了。事實上,在資訊爆炸的現代,祇要能小心留意媒體上的相關訊息並確實去做,有效的自我保健並非難事。
當過去的許多急、慢性疾病已紛紛為人們所逐一克服之際,預防醫學、急診醫學、和精神醫學躍為二十一世紀的醫學發展重點。在各項醫療費用快速激增的現代,為避免有限的醫療資源被無謂的浪費,「預防勝於治療」再度成為保健工作這個舞臺的要角。
然而,也由於現代的生活遠比過去的來得便利,人們卻也易流于貪圖眼前一時的方便,甚至變成「四體不勤、腦筋不用」的狀態。於是過去少有的各種急、慢性健康問題,像,意外傷害、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症、各種慢性疼痛、癌症、愛滋病、各種精神疾病等等,變為公共衛生的重要課題。更令人扼腕的是,個人的生活型態竟然是影響這些疾病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從另一方面來說,隨著時代的演進,人口增加的速度遠超過資源的累積,科技的進步往往以犧牲環境與自然為代價。於是壓力成為現代生活的基本挑戰之一,有效地管理個人的壓力也不得不成為現代生活中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
為要面對這種前所未有的矛盾局面,有的人是獨善其身、但求自保;有的人則遁入各種不良的因應方式裡頭,例如,假宗教之名而行怪力亂神之實、沉溺于各種冒險行為,飆車、醉酒、嗑藥、吸毒、性氾濫、等等,但求逞一時之快以暫忘日常生活的不快與挫敗。遺憾的是,通常都事與願違、得不償失。
坊間也有人打著養生之名,大圖私人利益之舉,像是,推銷各種效果未經證實的健康食品、傳授誇大功能的各種課程;然而民眾依舊趨之若鶩。這種現象或可解釋為現有健康管理工作的供需失調所致。
為要提倡適合現代生活型態、符合現代健康概念的健康管理工作,我們應當結合有共識的眾人之智力,學習用自助、互助的方式,同時關懷人的身、心、靈各層面,以教育宣導、提供直接服務、協助尋求社會資源等方式為主要手段,共同來開創個人、家庭、社區、社會等的最高福祉。
文章內容版權歸鈺璽診所和周勵志醫師本人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鈺璽診所
電話:02-2509 5569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32號4樓
(捷運松江南京站4號出口30公尺;國泰世華銀行樓上)
留言列表